English
  • 首页
  • 人员团队
    • 研究员
    • 员工
    • 学生
    • 生活平衡
  • 交流合作
    • 邀请报告
    • 学术会议
    • 出访参会
    • 科研合作
    • 参展展示
  • 实验室建设
    • 中心实验室
    • 中心科研条件
    • 院公共平台
  • 研究及进展
    • 科研项目
    • 研究进展
  • 技术产业化
    • 技术转移
    • 技术服务
  • 学生天地
    • 朗麓之光
    • 毕业去向
  • 招生招聘
    • 硕博招生
    • 实习生
    • 博士后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1. 首页
  2. 研究及进展
  3. 研究进展

科研项目 研究进展

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全方位综合海洋地震和海啸监测预警系统研制与示范”,面对我国海洋地震和海啸监测的重大安全需求,开展光纤海底多参量(地震、地磁、形变和压力)、微弱(绝对和相对)重力场和磁力场、海上地震P波、GNSS-IR 海面高度变化等九种高精度监测装备研制及上述多要素立体观测数据校准评估和同化处理算法等技术研究,建设多手段、高精度、多要素的实时地震与海啸监测预警试验系统,开展示范应用。历时两年技术攻关和设备研发,于2025年4月底在珠海万山海域顺利完成整体系统布放工作。截至目前,系统设备运行稳定,所有监测设备数据接收正常,已开启为期六个月海洋地震与海啸监测示范应用。

汲取海洋能量探海,新型波浪能海洋传感器测试浮标平台“合作者号”投入使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是滨海城市发展的战略要地,还是未来推动经济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牵头承担,应急管理部通信信息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广东中科瑞泰智能科技公司和惠州大亚湾石化应急管理有限公司等院所参加的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预警与应急救援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与示范”项目,在深圳成功通过项目验收。

深圳大鹏湾海面,“合作者号”新型波浪能海洋生态浮标正在工作——这是一个集成了多种技术、为各种新型海洋传感仪器研发提供真实近海环境条件的“海上中试平台”,高约9米、重9吨,由李剑平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共同设计研发,1月28日下水,2月5日开始运行。

1月6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李光元课题组在纳米科技领域国际顶级期刊Nano Letters上发表了题为Ultrahigh-Q Metasurface Transparency Band Induced by Collective-Collective Coupling的文章,并被选为封面文章。

最新进展——太赫兹近场光谱成像仪

最新进展——目标设施区域主被动联合立体探测装备研究

基于红外成像与光谱分析的泄漏气体智能监测技术及装备

李剑平博士团队在海洋观测机器视觉算法研究中取得新突破,设计发展了一种深度学习图像着色算法,可将水下原位拍摄的海洋浮游生物灰度图像自动着色为天然色彩,着色效果极为接近人眼观察。

太赫兹近场光谱成像仪器研究

项目进展——陈巍团队成功搭建宽波段红外光谱成像系统样机

李光元团队提出了具有超高品质因子的四偶极等离激元超构表面。与现有的纳米光学超构表面相比,该超表面具有近场光场强、增强范围大、品质因子超高等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高性能LED、上转换荧光增强、超高灵敏度光传感等研究领域。

  • «
  • 1
  • 2
  •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光电工程技术中心

Copyright©1999-2019 COET of SIAT.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